2009年9月30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正式入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来很多传统工艺都面临艺术传承的尴尬,或是传统技艺青黄不接,又或者传承技艺出现偏差,这或多或少造成了我国传统工艺的遗憾。
世代繁衍生息在惠水县雅水镇的布依人民,在千百年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枫香染、农民画、簸箕画、剪纸、刺绣、土布纺织、花棍舞等绚烂多姿的民间文化艺术。目前这些传统工艺面临传承困难,市场销路有限的难题,为数不多的继承人盼望能将其传承发扬。
丰富多彩的雅水民族民间艺术中,最精美的当推布依牛油枫香染。这是该镇小岩脚寨杨姓布依人独创的一种印染手工艺,当地人敬称其为“天染”,艺术价值颇高,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被誉为“布依族不需出土的文物”和“白布上的青花瓷”。分别于去年、今年入选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技艺传承数百年,到如今面临无人愿学,濒临失传,主要原因是其成本较高,制作费时费力,市场前景差。现在,能全面掌握该技艺的仅有十多人。不光是枫香染,雅水的布依剪纸、农民画也面临同样困境。为数不多的雅水民间艺人苦苦守望着祖传技艺。
“白布青花瓷”面临失传,然而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夏侯文却并不担心传承问题。
对于龙泉青瓷来说,1963年是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的小伙子夏侯文来到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龙泉瓷厂工作,与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龙泉青瓷结缘。此后的几十年里,夏侯文的人生与龙泉青瓷连在一起。“学院派青瓷传承人”也成为了夏侯文最为妥帖的头衔。
“我被这些美丽的艺术品感动了。”1962年在故宫博物院实习时,夏侯文第一次接触到了美丽的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归属于越窑系的龙泉青瓷,不仅符合古人“以青为贵”的审美,也更凸显了大自然的明净色彩,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兼备。1963年,夏侯文被分配到龙泉瓷厂技术科从事产品设计及青瓷研究,凭借科班出身的文化功底和技术优势,他的图纸为瓷厂赢得了诸多订单。同时,在对青瓷烧制技术的潜心研究中,夏侯文不断推陈出新,不仅解决了诸多技术性难题,还实现了龙泉青瓷从古朴大气到现代美感的延伸与跨越。
“粉青釉和梅子青釉在南宋时就已经出现,非常漂亮,只可惜到近代失传了。”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夏侯文不仅复活了这两种釉彩,还创造性地研发出青瓷“釉下彩”工艺,创造了青瓷新的历史。除此之外,创制薄胎青瓷,开创哥窑、弟窑结合的胎色绘画工艺,研制“青瓷玲珑”,制成“哥窑象形开片瓷”……种种烧制技术的创新,让龙泉青瓷在夏侯文手中留下了里程碑式的印记。
本文由茶具套装提供
暂时没有评论!